close

gersygres2.jpg  

翻閱我的原子小金剛筆記本與2010年曆對照,啊嗚(A-woo)從一開始的跌跌撞撞到有個模樣,竟然就五個週三如同萬花筒似的旋轉過去了。此刻,我們的部落格網站也接近完成,下午和朋友在msn上討論你們製作的網站時,心理頗有感觸,有些話不吐不快。

 先從一個事件、兩個故事開始說起好了。

 

上週,于玲給我看了一張圖畫創作,素描本裡有個年輕男孩,手上拿著一大把氣球,一串串串起,漂浮在半空中飛行,這張圖畫所給我的驚訝,複雜而難以形容,至今難忘。也許,畫圖的人參考了2009年皮克斯與迪士尼共同出品,由Pete Docter執導的動畫電影《天外奇蹟》(Up),那是一部很不錯的電影,描述一個孤僻老人,與他飛行屋子的旅程,在看似簡單的故事之下,有著深刻的主題與生命意涵,值得反覆咀嚼。

只是,我想到的卻是離今日年代更久遠一些的一部法國電影,由Albert Lamorisse1956所拍攝的經典兒童電影短片:紅氣球(Le Ballon Rouge)。故事描述一位總是只有自己一個的孤獨小孩,某日出外途中,他看到欄杆高處纏繞了一個紅氣球,便將其取下、同它說話,也帶著氣球四處溜躂;頓時,這氣球成為了具生命的替代物,它陪伴著小男孩,讓其他男孩十分眼紅,想要奪走氣球……。片尾,氣球的伙伴們從各地飛向城市,帶著小男孩飛了起來,乘著氣球遠去。

 

我得在此暫停,停下來想想,這兩個故事與一張圖畫之間是否具有某些莫名其妙的巧合?

 

有的。

 

Albert Lamorisse的電影,2007年台灣的侯孝賢去法國拍了致敬版,片名也叫《紅氣球》(Le voyage du ballon rouge),而皮克斯的Pete Docter,想必也看過這部電影,才會有這樣的構想,並且以動畫的形式將氣球飛行之景象付諸實現,如果單從創作的觀點來看,後兩者都向前者學習,並且拍出自己的新意,值得被當成一個創作脈絡來分析(在此,我要說的不是抄襲,注意)。但如果從于玲的畫、啊嗚的各位伙伴,到兩部電影之間的連結,以及氣球所構成的意象,讓我看到了更有趣的物事。

 

沒錯,我看到隱喻,關於夢想。

 

當然無須猜測,我們都有夢想,小時候想成為超人、太空人;再長大些想成為總統、醫生、史懷哲、廖添丁來滿足自己淑世濟民的夢想;成年之後知道這一切沒那麼簡單,於是我們開始夢想找到自己、得到體貼的女友或者能夠追到美貌如日本電影明星蒼井優般的森林系女孩;再現實些,夢想在三十五歲前賺取第一桶金、有自己可讀書的大後院與書房、有台拉風又好開的帥車等等等等……(以上皆是我的不切實際幻想,看完請自動按下刪除鍵)。

 

當然,我們不斷做夢、繼續夢想,直到某天夢真的響、來敲門了,猛然發現,這不就是那個紅色氣球所帶來的一連串隱喻嗎?紅色氣球一開始只有一個,是屬於男孩的,就如同我們所有的夢想,一開始只是一個,然後呢?當我們想要把夢想付諸實現時,會有多少阻力呢?等到這個夢想破了,還會不會有氣球來到?而一整串連結在一起的氣球(夢想),又能帶我們到哪兒去呢?

 

這樣的連結,真是太精彩了!

 

還記得,我們在0505的第四次週三聚會,有些小小的爭論,當天花了許多的時間在討論這份刊物的創刊精神與理念在哪兒,而我只是套入自己一開始組成這個團體的堅持,再加上各位的話語來詮釋,並未把握時機,更進一步,殊為可惜。晚上,回到我位於太平溪畔的居望遠自宅後,我著實在書桌前思索了很久,回顧自己接下這份刊物的初衷。

 

一開始,我真的想要改變些什麼,讓這個學校會因為一份刊物而更加精彩。

 

但,在各位漸漸上軌道之後,我看到有些不同,這個學校無須因為一份刊物而精彩,因為你們,本就已經夠精彩了。

 

接下來,我要開始嘗試放手,讓妳們自己去督促自己,每週都有該完成的進度,千萬別忘了一開始的那股熱情,也別忘了互相鼓勵、督促與成果比較,請小心呵護這顆剛剛到手的紅色氣球,別讓它飛走了。

 

鄭宇庭,2010/5/17,居望遠作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Woo10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